top of page

我不夠好-電影「腦筋急轉彎2」(Inside Out2)

  • 作家相片: Sorafish
    Sorafish
  • 2024年6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4年8月15日

——此篇會有部分劇情揭露,請斟酌觀看———


腦筋急轉彎2_inside out 2

迪士尼(Disney)皮克斯(PIXAR studio)出品的動畫電影「腦筋急轉彎2」,隔了八年多總算迎來續作,這次加入了幾位情緒新成員,其中的阿焦(焦慮)(Anxiety)角色,在這次故事中,本想啟動堪稱萬全的保護機制來確保主角萊莉(Riley)免於未來的各種不幸,卻意外地將糟糕的信念注入了萊莉(Riley)的腦中?


我們故事的主人公─萊莉·安德森(Riley Andersen)已經是一個13歲的女孩,除了臉上的青春痘之外,也正式邁入了青春期,原有的情緒─樂樂(Joy)、憂憂(Sadness)、怒怒(Anger)、厭厭(Disgust)和驚驚(Fear)之外,加入了新的擬人化情緒角色們─阿焦(Anxiety)、阿慕(Envy)、阿廢(Ennui)、阿羞(Embarrassment),而為什麼會有這些新的情緒角色加入呢?


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,萊莉(Riley)的大腦控制台的主要控制角色都是樂樂(Joy),為了確保萊莉(Riley)不被有毒或不好的情緒記憶影響信念的發展,她自創了一個可以將不適宜的情緒記憶丟棄的連通管道,只留下了大部分好的且有益於萊莉(Riley)形成完美信念:「我是一個好人。」,殊不知,那些以為被拋到九霄雲外的負面情緒記憶,卻一直都在。─因為過度地壓抑,和不被重視,帶來了極大的反撲勢力,也就是後來新加入的情緒角色們。


其中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緒角色,便是─阿焦(Anxiety)。和驚驚(Fear)不同,阿焦(Anxiety)的擔憂更多地是為了未來那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,全部都先預作設想和對策準備,所以,她的做法會是想盡辦法去做好每一件可以帶萊莉(Riley)去向美好未來的事情,不論那件事是好是壞,都不要緊,只要能夠達成目標,讓萊莉(Riley)免於所有『可能』發生的壞事,只接近對自己有益的人,盡其所能地討好那些可以決定自己人生的關鍵人物,拋棄自己曾經認為非常重要的友誼也沒關係,畢竟,『未來』、『美好光明的未來』、『帶萊莉(Riley)前往並擁有那個成功而完美的人生』,才是阿焦(Anxiety)霸佔控制台要做到的,而樂樂(Joy)的存在則會影響自己的計劃,所以,她把原始的這些情緒角色們都趕出了大腦總部,開始為萊莉(Riley)再造一個新的、更有利於未來發展的『全新信念』。


心理學家─阿爾弗雷德·阿德勒曾經說過:「所有煩惱,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。」阿焦(Anxiety)的出現,即是這句話的最好註解,為了讓自己成為被別人喜歡的人,被肯定且不被丟下、充滿榮譽的人,在參加校外曲棍球營的時候,萊莉(Riley)選擇了和朋友們站在了不同的隊伍,畢竟,為了被教練賞識,被強者認定,她必須確保自己站在對的那方,才更有機會為自己創造美好未來不是嗎?


就在阿焦(Anxiety)以為自己為萊莉(Riley)創造了一個無比強大又成功的信念的時候,卻發現這個信念,背後傳達的意念是「我不夠好、我不夠優秀。」這個信念絕對不是阿焦(Anxiety)一開始希望為萊莉(Riley)建立的,所以她想盡一切辦法去要將一切恢復原狀,卻發現情況已經失控,萊莉(Riley)已經面臨極度的不安和混亂,此時樂樂(Joy)即時出現,安撫了阿焦(Anxiety),給了她大大的擁抱。—又一次,雖然過程不那麼美好,樂樂(Joy)承認並且接受、擁抱這些新出現的情緒,都是萊莉(Riley)成長過程中必要且必需的。


也許成長的代價,就是會不那麼快樂?可我們永遠能夠再次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幸福。只要我們溫柔地覺察、擁抱並接受自己所有的情緒感受,即使並不是所有信念都那麼完美,但就是因為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集合,成就了今天這個獨一無二的我們。



預告片資訊如下方,強烈推薦有空一定要看看《腦筋急轉彎2》(Inside Out 2)這部電影:


Commentaires


  • alt.text.label.Facebook

©2022 空魚的生活543-Live with Sorafish 版權所有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