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亡與初心—電影「疫起」
- Sorafish
- 2023年8月1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10月4日

-----以下內容會有部分劇情揭露,請斟酌觀看-----
以2003年因為SARS而被迫隔離的聯合醫院為故事發生背景,講述了身為醫護人員、病人、SARS病毒還有生與死的故事。
因為是真實事件改變的電影,又剛好碰上前不久才剛緩和了的COVID-19新冠肺炎疫情,格外地有臨場感。
在無從下手也沒有頭緒的情況下,碰上了無所不在的病毒,我們總覺得戴著口罩已是很大的不便,可這卻是醫護人員每一天的日常生活。
就因為他們是醫師、護理師,所以被社會大眾普遍認為在照顧病人的這件事情上,就該責無旁貸、身先士卒,該把個人的生死拋諸腦後。
可醫護人員也是「人」啊!
要求醫護人員跟神一樣完全博愛,全無私心,完全不考慮自身,這是不是有點超過了呢?
我們一般人,其實像劇中飾演癌症末期父親的兒子一樣,對於所謂的疾病毫無認知,只知道把生病的親人放到醫院,剩下的便是醫護人員的責任了。若是出了問題,就全是醫院的問題,這也是為什麼醫病關係,長期以來的糾紛時有所聞了吧?
「無可奈何」在這部劇裡面處處可見。
發生狀況,去採取行動,成功和失敗往往各佔一半的機率,不同於人生其他的事情,失敗了大多都能有再一次挑戰的機會,可在拯救垂死的生命時,失敗的同時,就是天人永隔,此生不復相見。
所以關於「時間」這件事,到底有多大的重要性,就非常值得進行討論。試問對於一個62歲胰臟癌第四期的患者,積極治療的話,還能有一至兩年活著的機會,可若是積極治療的同時,病人必須頻繁地進出醫院,身體也會日漸衰弱,這樣多要了那兩年時間,值得嗎?
每一個人都會有各自的選擇也無關對錯,病人想要有尊嚴地死去,不願再積極治療,家屬希望能更多的爭取道別的準備時間。
工作的初心和熱情,被社會消磨之後,該為了「己身利益」還是「大眾福祉」繼續燃燒呢?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,一如電影極為開放式的結局,沒有標準答案,是每一個人都能在映後細細思索的問題。
最後,要對所有在第一線照顧病人們的醫護人員,獻上最大的敬意及感謝之情,感恩有你們這群白衣天使,讓面對病魔的人們,並不孤單。
預告片資訊如下方,強烈推薦有空一定要看看《疫起》這部電影: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