菲菲:冰山一角,那些藏於表面之下的
top of page

菲菲:冰山一角,那些藏於表面之下的

菲菲:冰山一角,那些藏於表面之下的

沒有人願意被蒙在鼓裡,在後面被操作的感覺,那就好像白老鼠被放在實驗室裡邊進行各種實驗。


偏偏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檯面底下的事情在運作著,那些可以被接露在檯面上的,都不過是冰山於海平面顯露的一角,藏於水面下的往往比表面上的平和還要來得激烈,只是那些都沒有被看到罷了!畢竟,真相和現實往往是赤裸而殘酷的,所以,謊言才像蜜糖一般讓人上癮。


所有的關係也都是如此的,可以被言明的,代表已沒有了衝突和利益的不對等,所謂的公開資訊,就是任誰去說了,都成不了氣候,刻意被為之的就已經稱不上是機密了。


菲菲過去總是在人際關係還有職場上碰壁,最近,她恍然發現原來自己過去一直都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,打破砂鍋問到底,要是別人沒有對他鉅細靡遺地全盤托出,依著她非黑即白的個性,不論三七二十一,直接就把對方或當下發生的事件,歸類成壞人和壞事,一個勁兒就是要去討公道、爭高下,在第十次要被分手的時候,即將成為前男友的男人對她說:「妳知道跟妳相處這三年來,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嗎?妳這個人總是把自己的道德標準設的比天都要高,凡事都只管爭誰對誰錯,每次都要把事情搞得很糟糕...做人完全沒有彈性,沒有灰色地帶和模糊空間,跟妳溝通真的很累。」


那個當下,她只覺得前男友在為自己出軌的行為開脫,完全沒有把他說的那些話放在心上。


可隨著年歲增長,增加了一些閱歷,又從書上獲取了一些養分,心情也跟著沉澱之後,那些之前沒有想通,或是耿耿於懷的事情,好似慢慢地也梳理開了。


「控制」,她想要控制所有會發生在任何關係裡面的情況,一旦發現苗頭不對,她就會開始感到十分的不安,那種不安全感像漩渦一般,將她整個人包覆,讓她感到窒息難耐,而為了擺脫這個情況,她一向認為自己必須採取主動出擊的姿態,咄咄逼人也好,拚了老命就是要搞清楚如何讓目前失控的情形,回歸到先前的穩定和可控性,一旦發現無法控制,她就會陷入深深的無力感和無盡的憂慮和抑鬱中,成天擔心著情況會變得更糟,悲觀的想法如翻騰的潮水一波波朝她襲來,又時而感覺自己的腳尖好似落在懸崖邊,周遭亂哄哄的,她卻沒有任何施力點,只能任由風聲在她耳邊咻咻地吵雜著,而她就這麼搖搖欲墜地立在這山顛上,接下來便是將心門整個關閉,搞失蹤也好,呈現拒絕溝通的模樣,反正,一切都來不及了...就算再努力也沒有用了...她最後還是要在這段關係中被拋棄了。


往下一層,會發現菲菲內心有這麼大的恐懼和被拋棄感,與原生家庭給她的枷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小時候,因為父母都忙於工作,無法給予她全然的身心照顧,往往只有當她表現良好,達到父母的期望時,父母才會對她另眼相看,但很快地就又疏忽了對她的觀照,專注於他們各自的事,久而久之,菲菲學會了這段關係的維持方式:『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,她必須去做些什麼,才有機會獲得她們的關愛之情,如果不這麼做,她就不配、也不能夠獲得父母的關注,她就會被拋棄,會讓父母感到失望。』


這樣的人際交往模式,就這樣在菲菲身上落地深根,之後每每在她認識一個新的人,尤其是自己在乎且希望加深交往的人時,就會非常迫切知道對方希望自己能夠做些什麼,進而去滿足對方,畢竟依循著過去的交往模式,只要曉得對方想要的,並且努力去給予對方想要的,那麼對方就會將注意力投向自己,自己就能獲得對方的愛,也就不會被對方拋棄了。


但菲菲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:這些她所認識的人,並不是她的父母,想要套用過去的模式,去獲取新關係的升溫、靠近、接觸,甚至是親密無間的愛,光靠一頭栽進滿足對方的池裡,是沒有辦法獲得的,而這就好像某種增強機制,一旦無法獲得對方對自己新的要求和期望,就會加深菲菲的不安全感及焦慮,她會更加迫切地希望知道對方對自己到底有哪些不滿,而那個對方則會在這樣持續緊迫盯人及苦苦相逼之下,漸漸放棄與菲菲溝通,最後也就漸行漸遠,更遑論有一段和諧而讓人滿意的互動關係了。


或許是因為她從來就不曉得...這世界上還有另一種關係的相處模式,即便自己不去多做些什麼,對方也不會離開,對自己的愛也不會因此而消失。


太過緊密的連結,會讓人感到窒息,那是一種沒有『邊界感」的關係,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需要有自己和對方的空間,而後才有機會產生彼此的交集,而在菲菲這裡則僅僅剩下了對方,沒有了自己,所以她永遠需要不斷地像變形蟲般,去改變自己配合任何一個對方,而越是這麼做,就越像是夸父逐日一般,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中的關係,也更加喪氣,甚至最後不免懷疑...究竟自己是哪裡出了問題呢?難道就這麼不配擁有「愛」嗎?


也許不是『配得感』的問題,在菲菲這邊,其實更核心也更重要的是重新找回自己,全心全意地傾聽自己的內心,而不加諸過多的批判和責備,對內全盤接受並且擁抱自己的聲音,誠實地面對自己需要愛,需要人際關係,而不是拋棄自己,去經營每一段關係;對外則需要練習,發現自己又一次要把自己全身心奉獻在某個人事物身上時,先冷靜下來為自己做到課題分離,釐清哪些需求是對方的,哪些是自己的,而哪些是彼此的,若是彼此都需要的,就不該由自己單方面去努力,如果是對方的需求,則應該在對方主動提及,並評估自身的狀態之後,才有條件地去給予和付出,這麼一點一點地把自己和對方的界線拉出來,也就不容易再次陷入膠著混沌的關係,把自己一次次地繞進死胡同裡。


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冰山一角,那些藏於表面之下的,往往無法一眼看清。


菲菲單從表面看就是一個無理取鬧、蠻橫霸道的人,可深究其背後的原因,就會發現其實她有多麼渴望一段段充滿「愛」的關係。


隨著科技的進步,今天的人類可以做到許多以往做不到的事,但要回到過去重新修復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,治癒自己童年時期的創傷,就目前而言還是不可能的,畢竟時光一去不復返,過去就是過去了,可我們的生活還是要繼續,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,學會作為自己的第二父母,給予自己童年時期缺失的愛、關懷、包容及陪伴,是我們從覺知缺失的的那個當下開始,就必須為自己去做的,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


一旦把自己找回來了,再次進到一段關係的時候,就可以更快地找回自己的主體性,而不是任由對方隨意進佔自己的邊界,把自己繞得身心俱疲了。

35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